青春不留白,梦想正扬帆——渌江中学《扬帆》校刊作品选登(一)
作者:编辑 发布时间:2025-03-05 15:12 分类:教育新闻 浏览:41504
【卷首语】
春意渐浓,新年已至。
属于渌江人的《扬帆》,也即将启航新的征程。
此刻,应是满怀希望的。
在岁月的港湾中,我们扬帆起航,心怀憧憬。
在茫茫的大海中,我们彼此为伴,目光坚定。
时光如潮,梦想如帆;
一载风雨,满载收获。
怀揣信念,心怀勇气,
扬帆再启,驶向新程!
第一期 师长风采
在知识的沃土上,
师长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如灯塔引航,照亮前路。
她们的风采,不仅是智慧的光芒,更是人格的典范。
本期校刊,我们聚焦师长风采,
记录他们的教诲与情怀,展现他们的坚守与担当。
愿这些文字如涓涓细流,汇成对师长的敬意;
如点点星光,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
让我们一同走进师长的世界,
感受他们的温暖与力量,汲取他们的智慧与精神,
在追梦的路上,扬帆远航!
云南散记(四)——打卡泸沽湖
钟 伟
其实来云南,最想去的地方还是泸沽湖。泸沽湖,摩挲人尊崇她为母湖。而摩挲人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母系氏族,一个母系氏族能在如今高度发达的文明社会占有一席之地,在我心里,这是一个谜一样的存在啊!今天我和凌帅哥一起,探寻泸沽湖。
(一)穿行在盘旋公路上
上午八点半,从丽江收费站出发,我们开启新的旅程。车子全程在崇山峻岭的盘旋公路上穿行,不是上坡就是下坡,时而在峰顶,时而在山脚(用公路十八弯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当车行至一处峰顶时,下面是黄泥汤似的金沙江,司机一边娴熟驾车,一边在和别人语音聊天,真为他,更为自己捏了一把汗。
慢慢地车子在浓雾中前行,开到小凉山时,已经无法前进,只好下车等待雾散。走下车,我们眼前已是云遮雾罩,寒意袭来。从丽江出发时,阳光还是露了脸呀。还未等雾散尽,司机就吆喝我们上车,小心前行。不知走了多久,突然间眼前光芒万丈,不经意间向车窗左边望去,竟然发现蓝天白云就在我们身下,正惊骇时又发现车窗右边,车子正行驶在高山之巅,脑子里立马蹦出《向云端》,不由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渐渐地眼睛有些疲劳,不知不觉就睡着了。
不久就来到宁蒗彝族自治县境内,再过了一个小时左右,远远的就看到了泸沽湖的身影。那是一种怎样的蓝啊!天空是湛蓝的(难得没有看到云南时黑时白波澜壮阔排山倒海似的云团,总给人一种风雨欲来的紧迫感),远峰是湛蓝的,湖水也是湛蓝的,澄澈明净,如天空之镜。车子在泸沽湖边上停下,我们入住了网上订好的扎西德勒酒店。全程近四个小时。
(二)听桑杰讲故事
桑杰,一个正宗的摩挲小伙,24岁,烫着黄色卷发,一双有神而又发光的眯眯眼,左耳上戴着一只耳环,黝黑的皮肤,1米8的大个:很帅很酷!他将为我俩和两个刚毕业的女大学生导游。下午的行程就是环湖游。
下午二点左右,当我们四人都坐上他的宝马,他就开始了滔滔不绝。他指着窗外的房子说:“这些木头房子就是我们摩挲人住的,叫做木楞房,全屋都是用木头做的,冬暖夏凉还防霉抗震。我们不属于华夏56个民族之列,因为我们没有文字。过去远行要住宾馆时,总是很麻烦,填写“民族”这一栏时,不知所措,要反复跟人解释,最后选择填写“其他族”。现在好多了,微信扫码就可以入住了。”说完如释重负一般。
车子开到了环湖游的第一个打卡点:普洛泸沽湖,这里可以乘猪槽船(为了保证泸沽湖的水质,湖里禁止机动船驶入,猪槽船就是用木桨人工划的船)到湖心欣赏“水性杨花”。我想象中应该是小小的洁白的水性杨花亭亭玉立于水面上(像莲花一样,当然没有莲花那般大),那将是一幅多么动人的图画!我们一行和其他人一起坐上了猪槽船,这时我看到的湖水不是湛蓝的天空之镜,而是常见的碧波荡漾;把手放到水里,感受到丝丝清凉,沁人心脾;木桨的哗哗声,船行的吱呀声,让人的心都沉静下来了。不过划到湖心,大失所望,水性杨花已经蔫蔫的躺倒一片,随水漂荡,感觉这150元的划船游玩费有点坑。
回到岸上,导游桑杰继续带我们环湖游,他又接着讲故事:“我们摩挲人虽然不在56个民族之列,但据我的老外婆讲,我们的家族有蒙古人的血统,当年成吉思汗带兵南下,将一部分人留在了云南,说打完仗就带他们回去,可是仗打了好几年,留在云南的有些人就和当地人结婚生子了,也不打算回去了,他们就成了我们的祖先。(看着他的高个子,我想这是有道理的)关于我们,你们最想了解什么?”我脱口而出“走婚”!大家相视一笑,表示认同。
“好!摩挲人走婚,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走婚的男子和女子怎么认识呢?他们是在篝火晚会上认识的。我们摩挲人基本上是男主外女主内,女人平时在家里操持家务。但一到晚上,野外燃起一堆篝火,年轻的男孩女孩手牵手,围着篝火跳起了舞。当男孩看上了他心仪的女孩,就会想尽办法,挤到她面前,拉起她的手跳舞,那怎么知道女孩子对他是否有意思呢?你们猜猜看!”
“跟她表白?”
“不是!”
“送她礼物?”
“不是!”(桑杰的“不是”,老是读成了ba shi,老让人想笑。)
……
大家瞎胡乱猜,想破脑袋都没有找到正确答案。
这时导游阿哥停下车,指着外面的一处牌坊说:“此处必须拍照!”我仔细一看,上面写着几个大字“四川泸沽湖”,真是让人惊掉下巴。阿哥不紧不慢地说:“是的,我们已经到了四川境内。泸沽湖跨两省,1/3在云南,2/3在四川。”车子再往前开一小段就停了,我们来到了第二个打卡点——走婚桥。阿哥说“你们下来走一走吧,我在桥对岸等你们。并且解开刚才的谜底。”
走婚桥全桥是木制结构,桥下一片草海,草木葱茏。走婚桥上有一段文字是这样描述的“走婚桥是奉行男不娶,女不嫁的摩梭阿夏羞涩初会时的浪漫步道。是阿夏走婚的要道,被誉为天下第一爱情鹊桥”(注:“阿夏”是男女恋人的意思)。我们一行人一边谈笑风生,一边观赏桥上的风景,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桥对岸。
桑杰已经在此等候多时了,我们上了车,继续刚才的话题。他说:“当男孩中意牵手的女孩时,就会用小拇指在姑娘的手心敲打三下,如果姑娘有意,她也会用小拇指在男孩的手心回应三下 ,两人心领神会后,就会进行下一个阶段的活动——约会 ,你们猜猜看,他们怎么约会?”又到了我们绞尽脑汁的时候。
“赶集时约会”
“不是”
“劳作时约会”
“不是”
“到女方家里去约会”
“不是”
……
反正是死了很多脑细胞后,桑杰才慢条斯理地说:“放牛!当男女之间互相有意思时,他们就会约定,一起去某个山上放牛,然后牛儿吃草,他们就可以互相了解,互诉衷肠。就这样约会一段时间后,就会考虑走婚了。
“真正要走婚成功,男孩子还得有三件法宝。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走到姑娘家的院子里,院门口有一只大黄狗,他拿出了第一件法宝。请问他拿出了什么?”
“打狗棍!”
“不是。不能让狗叫,狗一叫,姑娘的阿妈、舅舅、外婆就会知道,怎么行呢?”
“给狗迷魂药。”
“不是。”
“给狗酒喝,醉倒它!”
“不是”
……
不知不觉又到了第三个打卡点——女神湾。
桑杰停车休息,我们下来,拍照留念。
女神湾是一个凹型湖岸,岸边牛儿吃草,湖面上小船飘荡,游人在沙滩上玩。我们拍照留念,迅速回到车上。
桑导手往上一指说:“我要的答案,就在这满山遍野里!”
我抬头看向两边的青山上,都长满了苍翠的松树,赶紧说:“松树”
“接近正确答案了”
又一个说:“松脂”
“不是。”
……
最后还是我猜出来答案——松果。
桑导解释:男子在炸开的松果里,填充上肉泥,狗要吃到松果里的肉泥,要捣鼓一阵子,在它捣鼓的时候,男子就轻松地绕到女子住的楼下,摩挲女子一般住二楼,叫花楼,男子要从一楼顺着墙壁,爬到二楼的窗户上,从后窗进入,有些人家,为了给女儿找一个结实的男子,故意把二楼(花楼)修的高些。这个时候,他要拿出他的第二件法宝。凌帅哥抢答说:“他要撬窗户呗”
桑杰面对我说:“你家儿子有走婚的潜质!”(哈哈,他是我同学的儿子哦。)众人哄堂大笑。
桑杰紧接着问:“他拿什么撬开窗户”
……
又是五花八门的答案。
直到第四个打卡点——四川情人滩,我们还没猜出来,大家不愿意下车,就这样一路欢笑完美错过打卡点。
后来桑杰告诉我们:“摩挲男孩在13岁生日的时候,就要举行成人礼,意味着他就要有责任,有担当。这一天家里的长辈就要送他一把匕首。一来防身(过去在山上打猎,遇到财狼虎豹可以用匕首对付),二来他们喜欢吃牛羊肉,可以用来割肉吃。男子在爬花楼的时候,爬到窗户边上,用匕首轻轻撬开门栓,然后跳起来,一只脚在窗外,一只脚在窗里,对着女孩唱起山歌来,唱完山歌,女孩才会让他进来。这还不算完事,男孩还要拿最后一件法宝出来,请猜猜是什么?”
……
又是一番激烈争论,最后坐我后面的女孩说出了答案——帽子。
桑杰说:“男子跳进房里,关上窗户之前,要在窗户外挂一顶帽子,表示这家女子已经名花有主,其他男子就不要惦记了。”
男子就这样住进花楼,家里长辈也是心照不宣,第二天,他要赶在天亮之前,又从窗户爬出去,顺便又丢两颗松果喂狗,免得狗叫打扰别人。直到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双方的长辈才为他们举行简短的仪式,就算是结婚了。妻子叫做“初咪”,丈夫叫做“汗初巴”。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们就这样“暮合朝离”,白天是亲情,晚上有爱情……
桑杰的故事把我们每个人都迷住了,以至于接下来的打卡地泸源崖、云南情人滩等地方,我们都是稍作停留,就上车听他讲故事。
故事讲完了,环泸沽湖游玩也结束了。这是我迄今为止最开心的旅行,一路美景相随,一路欢声笑语,再看看时间,已是晚上八点了。他陪了我们近六个小时啊!这近六个小时,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快乐的。致敬桑杰!
在回酒店的路上,我跟凌说:“这50元一个人的导游费真值,先一天我们在丽江参观木府,每个人花了40元的门票,虽说讲解免费,就二三十分钟把我们打发了。”桑杰的故事满足了我对摩挲人的所有好奇。”
今夜泸沽湖,今夜好梦!
(三)参观摩挲人博物馆
第二天清早,我们又去参观了云南省博物馆摩挲人博物馆,了解了他们的历史、信仰、文化、生活等状况,感慨不已,不得不赞美女性的伟大!母亲的伟大!
这一趟不虚此行!上午十一点,我们返程丽江。
再见泸沽湖!
又是一年中元节
汪珏
秋叶黄,夏未央,风凄凉,心黯伤。
又是一年七月半,又是一年中元节。
中元节,生死别离、阴阳相隔,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柔软。淌下所有的泪,卸下所有的悲,燃起一柱心香,记录下美好世界的温暖。
家乡的中元节很有特色,我们那里喊“接公公婆婆”、“接牌子”,非常的隆重,程序也非常之多,主要有清洗家具、大扫除、“抛(音同)”油巴巴、粘纸衣、封包写包、下饭(祭祀)、焚香放鞭炮等。
从七月初开始,奶奶就会为中元节忙活起来,月初奶奶就会买来好多黑色、白色、黄色的纸,自己熬制浆糊(浆糊很香,我经常趁热还要偷吃好几口),然后和妈妈一起围在桌旁开始画画、裁剪、粘合,做成一件一件中山装式的纸衣和黄色的大“信封”,做完后又将衣服和厚厚的纸钱装进大“信封”,妈妈再用毛笔在“信封”上写上已故亲人的姓名和生辰,奶奶说等到接公婆时烧了,在阴间的亲人就能收到。
到了初十,天气炎热,家里面就开始搞卫生了,我家老宅的大门口是一条弯弯的小河,爸爸会把家里的桌椅“扔”进小河里,然后一个猛子扎进河里,拿着抹布开始擦洗桌椅。最开心的莫过于把家里的竹床也“扔”入河中,爸爸把我和妹妹都抱到竹床上,我们俩就把手脚当桨,使劲儿地划动着,清凉的河水打在身上、溅到嘴里——是甜甜的、清清凉的,爷仨的笑声至今都在脑海中回荡,以至现在,我都觉得这才是夏天的味道、暑假该有的样子!
十二、三日,家家的灶房里就开始飘出香喷喷的味道,还伴着“嗞溜嗞溜”的脆响,这是各家各户在“抛”(炸)油巴巴了。这时候的我一定会带着妹妹搬个小板凳坐在灶房门口流着哈喇子翘首等待着油巴巴出㶽。奶奶将炸好的油巴巴放入筛子里,眼里带笑地望着我和妹妹像饿狼般扑过来,一边嘴里还喊着:莫恰(吃),等公公婆婆恰了再恰,不然会肚子疼!一边又对着满手满嘴都是油的我们赶紧喊着:唉哟,莫赖瓜几巴(别烫伤嘴巴)。
当夜幕降临,厅屋里(大厅、客厅)的四方桌上,奶奶已经将油巴巴等美食摆好了,每方两副碗筷、两个酒杯,盛着米饭,斟满了酒,爸爸在外面放起了鞭炮,随着鞭炮声,“阴间”的亲人大概都落座了,奶奶在桌下方燃了三柱香,放了个垫子,开始磕头,奶奶磕完了,爸爸妈妈接着磕,然后就是我们姐妹俩了——奶奶磕头是极讲究的,嘴里念念有词,还会教导我和妹妹,在磕头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公公婆婆你的名字、几岁了,要公公婆婆保佑我们身体好、学习好云云。估摸着公公婆婆们都吃完了,妈妈会给每个位置泡杯茶,那时候的我就在想,公公婆婆们吃完了都睡哪呢?会在我们家住几天呢?也问过奶奶,但是从来没有得到过正面的回答。
一般是在接公公婆婆的第二天早上,奶奶又会给公公婆婆们做好面条供上,到了晚上,会把之前准备的大“信封”带到河边烧了,嘴里仍然是念念有词,我问过奶奶她讲了些什么,奶奶总是会絮絮叨叨地说很多,总之就是希望公公婆婆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
在奶奶的影响下,小时候我是相信鬼魂的,所以也特别想知道阴间的亲人长什么样子,又听村里的一些传闻,说是眼睛里滴上牛眼泪,躲在厅屋里(大厅)的大门后面,等到接公公婆婆进来的鞭炮响起来后,就可以看到阴间亲人的样子了。遗憾的是小时候的我一直没有实际操作过,要么是得不到牛眼泪,要么就是自己胆子小怕鬼。
后来读书了,觉得这些是封建迷信,世间哪有什么鬼魂,就劝奶奶不要这么折腾,人死了就是什么也没了。
再后来,外婆和奶奶都不在了,我倒是愿意相信真的有鬼魂,每年七月,认认真真地坐在她们住过的房间,望着她们的照片,希望她们能够回来,跟我唠叨几句,哪怕是骂我两声,让我知道她们在另外一个世界过得很好、很好!
原来梦由心生,那些你所害怕的鬼,是别人日思夜想的人啊!
中元节,你让心有处可依,你与信念长存。
一堂“特殊”的语文课
邱紫薇
寒冬腊月,本以为是满目萧索,没成想今儿个天公格外作美。天空宛如一块澄澈的蓝宝石,纤云不染,暖阳毫无保留地倾洒而下,给大地裹上一层金色的薄纱。微风恰似大自然温柔的手,轻轻拂过,带着丝丝缕缕若有若无的凉意,可这凉意刚一冒头,就被暖烘烘的阳光迅速驱散,只留下恰到好处的轻柔,摩挲着脸颊,叫人从心底泛起惬意。
想到明天上午要奔赴外校听课学习,课程早已提前做了调整,今儿下午得连着上第六、七节课。刚踏入第六节课的课堂,我就察觉到气氛不对劲儿。学生们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耷拉着脑袋,无精打采,全然没了平日里的活泼劲儿。我心里“咯噔”一下,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暗暗思忖得想法子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我的百般努力下,学生们的眼神总算多了些光亮,课堂也勉强平稳地推进着,总算是熬过了这艰难的一课。
可没等我松口气,第七节课的上课铃就响了。学生们看到我走进来,那股子低落的情绪愈发明显,简直像乌云笼罩一般。瞅瞅他们那一张张写满无奈与郁闷的小脸,再看看窗外那舒爽得让人挪不开眼的好天气,我脑子突然灵光一闪,冲着同学们扯着嗓子喊了一嗓子:“孩儿们,走!老师带你们去操场上上课。”这一声,宛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教室里炸开了花。学生们先是一愣,紧接着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那股子兴奋劲儿,仿佛要把天花板都给掀翻了。有个同学眼睛瞪得像铜铃,嘴巴张得老大,结结巴巴地问道:“老师,真……真的吗?这不是做梦吧?”看着他们那副又惊又喜、不敢置信的模样,我忍不住笑开了花,和颜悦色地又重复一遍:“孩子们,没错,跟着我走就行。不过,咱们可得先说好了,一切行动听指挥,能做到不?”同学们这会儿满心满眼都是能去室外上课的喜悦,忙不迭地点头,别说这一个小要求,估计这会儿我就是让他们上刀山下油锅,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答应。
一到操场,神奇的事儿发生了。都不用我多费口舌,同学们就跟训练有素的小士兵似的,麻溜地自发排排坐好,眼巴巴地瞅着我,那眼神里满是期待。我用心讲解的课程内容,如潺潺溪流般,缓缓流淌进学生们的心田。讲到精彩之处,同学们彻底抛开了在教室里的拘谨,你一言我一语,像一群欢快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加入热烈的讨论,那股子热情与活力,跟之前在教室里的沉闷压抑简直是天壤之别。再看同学们的小脸,个个笑得跟春日绽放的繁花似的,红扑扑、明艳艳,眼睛里闪烁着求知若渴的光芒,那听课的状态,甭提有多带劲了!
当讲解到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时,我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带着同学们一同穿越时空,走进宋濂幼时及成年后的求学历程。我绘声绘色地描述着他在数九寒冬手抄书籍,手指冻僵仍不敢懈怠,还有长途跋涉赶赴求学地,哪怕风雪交加、双脚磨出血泡也未曾放弃的艰辛画面。讲罢,我微微一顿,目光扫过同学们,感慨万千地说道:“同学们,此刻咱们能在这开阔的操场上,沐浴着暖阳,自由自在地学习,是何等的幸运与幸福啊!大家无需忧心四季衣物是否完备,每日里吃得饱、穿得暖,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无比便利,与古人相比,真可谓天壤之别。”
我提高音量,着重念出文中宋濂对太学生的劝勉之语:“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此时,我留意到同学们原本带着几分慵懒的神情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若有所思的模样,眼神中闪烁着点点光芒,仿佛在心底与千年前的古人展开了一场对话。
见此情景,我心底涌起一股暖流,暗自欣慰:但愿这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能如同一颗启明星,在他们的成长之路上点亮一盏思维的明灯。
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可我和同学们依旧沉浸在这美好的知识氛围里,意犹未尽。一位同学走上前来,眼中满是兴奋与不舍,大声对我说:“老师,这堂课太特别了,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我内心也不由百感交融,无心的尝试,却收获了出乎意料的好结果。这堂课,注定会成为我们师生心中一段难忘的冬日美好记忆。
这是一堂特殊的语文课,我第一次尝试让知识走出了教室的“围墙”,我深刻意识到:灵动的教学方式,最能唤醒学生心底对知识最炽热的渴望。要让学习真正的发生,让我们的教育有温度。教育之路,漫漫修远,笃行不辍。
笔落文成,墨香致远。
《扬帆》已启,新程渐近!
回望来时,风帆正举,豪情满怀;
展望前路,海阔天空,信心百倍。
以热爱书写青春华章,
用笃行共绘梦想航程!
2025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
愿我们扬帆起航,乘风破浪,逐梦星辰大海。
让青春的种子,随梦想播撒,随信念绽放。
让成长之途,波澜壮阔,星光璀璨!
愿《扬帆》与你同行,共赴远方!
(渌江中学 杨思敏)
相关推荐
- 教育新闻排行